“十二·五”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
一、制定体育教育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的背景和依据
(一)十一五期间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成绩
体育教育专业自199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三年大专学生至十一·五期间,具有了18年的办学经历。目前已为社会输送体育本、专科人才近千人;与湖北大学合作承担“十堰市及神龙架林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”近千名;以“3+2”模式考入武汉3044am永利集团、湖北大学、湖北师范学院本科生77人,考取研究生10人(其中一人已博士毕业);在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、十堰市等体育竞赛中都获得了优异成绩。在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同时、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,2008级学生张楠楠获得了十堰市、湖北省高校演讲比赛一等奖;近300人次参加了十堰市各种社会活动。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已发展到3个年级7个教学班,学生人数近200人。
体育教育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28人,其中正副教授9人,讲师9人,教师年龄、职称结构合理;教科研力量突出,承担省厅课题11项(尤以地方武当文化研究团队优势明显)、校级课题8项,武当武术校级精品课程1门,出版教材6余部,“双师型”结构教师为100%。
社会服务影响日渐扩大:部分教师分别在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、2011武当山世界太极拳、十堰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中担任了裁判和技术人员。
(二)体育教育专业十二·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
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,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,健康成为了社会与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!我国政府提出了“每天锻炼一小时、健康工作50年、幸福生活一辈子”的号召,以此来鼓励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、健康身心;国家教育部、国家体育总局也积极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,联合发文在中小学中倡导“阳光体育”活动;于此同时由于学校扩大规模建设,导致实践教学环境条件缺乏,场地器材设备条件简漏,正常上课受到较大影响,因而对体育教育专业及毕业生在今后发展和就业上既是一次机遇,又是一次挑战!
二、体育教育十二·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建设思想与建设目标
(一)、建设思想
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遵循教育规律,适应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,依据学校专业建设与“十二·五”发展规划的要求,结合体育学科特点,紧密结合十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,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继承与发展,传统与优势,长远与实用,能力与质量的要求,制订好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,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,立足行业与地区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教学为中心,以质量为生命,以改革为动力,以教师为主体,按照效益、需求和能力三个原则,建设专业和深化教学改革,做好校企合作,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。以增强专业适应性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。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,科学合理地做好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,再经过五年的建设,努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与环境,提高专业建设水平。促进体育公司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,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。
(二)建设目标
体育教育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,办学规模班级2-3个/届,学生数100-120人/届;团队队伍在未来五年内总人数达到30人,其中,正教授3-5人,副教授5-8人,研究生学历(位)达到15人(含博士1人),占教师总人数的50%,“双师”结构专业教师占100%。实验。教学设备总需投入300万元(平均60万元/年),实习实训基地6个(争取建设1-2个外省外地沿海城市、发达地区等),省级公司产品改革试点专业1个,校级科研教研10项,力争省级科研、教研项1项,实现零的突破。
1.人才培养规格
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,构建“职业面向、能力结构、知识结构及素质结构”的人才培养规格体系,较熟练地掌握体育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懂得教育学、心理学、体育学知识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特点,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,且具有宽容理解、性格开朗、情绪乐观、顽强意志、努力拼博等现代教师职业特宽容理解、性格开朗、情绪乐观、顽强意志、努力拼博等现代教师职业特质的中、小学体育教师,并能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科研,学校体育管理与社会体育服务等工作。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,分别为64%;71.6%,66.8%。目前本专业岗位群主要为76.6%在中小学任教,23.4%为社会体育服务业。
2.专业办学规模(表1)
年 度
| 2011
| 2012
| 2013
| 2014—2015
|
办学规模
(在校学生数)
| 130人
| 130—150人
| 150—180人
| 180—200人
|
3.教学团队建设(表2)
内 容
| 数 量
| 学历结构
| 职称结构
| 双师型
| 专兼职
|
分 布
| 30
| 博、硕、本
| 高、中、初
| 30
| 5
|
比 例%
|
| 3.3:46.7:50
| 30:33:36
| 100
| 14.3
|
4.建设内容:
教学靠教师,教师靠名师。经过五年的努力,在行业、专业、省、市、校级等有关比赛活动、体育竟赛和教星评选活动中,积极鼓励教师参选,特别应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省厅组织的有关体育教师技能大赛活动,有意加强名师队伍建设,提升技能名师建设力度,培养1-2名校级名师和技能名师。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,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,发挥教学团队的群体优势,。一门基础课程至少配备3-4名教师,“双师”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比例达到100%,同时建设一批适应体育教育专业实习、实训的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。
(1)校内实训(验)室一览表
序号
| 实训(验)室名称
| 实训课程
| 实训项目
| 建设年度
|
1
| 运动解剖实验室
| 运动解剖学
| 肌肉、神经、骨骼、器官、标本、仪器
| 2011
|
2
| 体育保健实验室
| 体育保健
| 推拿与按摩、损伤与康复
| 2011
|
3
|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实验室
| 体质健康
| 体质测试、档案
| 2012
|
4
| 体育现代技术实验室
| 体育现代教育技术
| 电化、多媒体、
音像、教学设计、课件制作
| 2014
|
5
| 健美健身实验室
| 健身方法
| 器械、仪器、设备、操作、管理
| 2011
|
10
| 形体舞蹈实验室
| 形体、体育舞蹈
| 器械、音像、设备、实训
| 2011
|
5.课程建设
基本思路是依据2.5+0.5培养模式,整合教学资源课程,修改人才培养方案,确立田径、篮球、武当武术、中教法、体育保健实用技能五门核心课程建设,调整本专业课程结构。确立师德为首、技能实用、够用,能力突出,特色明显的办学方向。经过五年努力力争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一门;校级精品课程2-3门的目标。
6.教研专项
经过五年努力,力争达到省、校教研专项3-5项;教学成果奖1-2项;公开发表专业论文作品20篇,教材2-3部。
三、体育教育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专业建设与改革既是学校教学建设的主体与生命,也是我系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,确立了教研室、教学督导组、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带队。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管理。
1.发挥专业群团队、高学历层次人员、学科带头人对专业设置深入调研、调整咨询、科学论证作用;
2.要发挥教研室主任、系领导、学科带头人对专业设置,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客观指导和评议作用;
3.系领导要亲自主持制定专业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;
4.按工作计划要求及时做好专业设置,调整的组织申报和对传统专业的改革、改造工作。
(二)加大经费投入力度
根据学校计划划拨专业建设与新增专业建设专项经费,加大硬、软件建设, 特别是要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、团队队伍建设、课程建设、装备建设及外出竞赛等经费投入,积极参加竟赛,争创佳绩。二是经费投入要突出重点,重视教研室建设,讲究实际,短平快,特别是对“十二·五”期间进行专项基本建设,保障合格专业的基本要求,扶持重点专业建设。
(三)重视教学团队建设
1.鼓励教师攻读硕士、博士学位;
2.引进专业方向的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1一4名;
3.每年选派优秀骨干中青年教师到有关高校进行短斯培训或脱产培养,经常参加学术活动和竞赛活动;
4.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、帮、带作用,壮大“双师”结构教师队伍;
5.根据专业建设急需高级人才,设立“楚天教学名师”、“客座教授”岗位,加大外聘教师聘用力度,构建“双师”结构教学团队,共同打造优、特色专业和课程。
(四)拓展实践教学环节
增加体育教育专业专修学时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,强化校内外实习实训、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,大力推进校校合作、校企合作制度,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实训。
(五)加强专业内涵建设
专业建设要走内涵发展道路。积极组织与学校、行业、企业合作,充分发挥资源共享、联合开发课程建设的思路,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、实训的水平;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;落实干部和教学督导组听课、评课制度,积极开展师生评教评学、同行互评活动,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环节;鼓励学生专业通级达标拿证,达到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。